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议通知

    <正>由《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武警总医院联合承办的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颈椎机能重建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议,拟定于2019年11月底在济南召开。现将有关会议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会议内容:与退变性脊柱外科疾患、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等相关的各种常规诊疗技术交流及疑难病例讨论与分享;脊柱外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本刊关于各类稿件字数限定的通知

    <正>为了不断提高杂志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缩短刊用周期,使更多新的成果尽快见刊。针对来稿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等问题,本刊重申对各类稿件的字数要求: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5 500字,参考文献在25条以内;技术创新、荟萃分析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5 000、4 500字,参考文献分别在20、30条以内。以上类型稿件中文摘要要求在500字以内,英文摘要在500个实词以内。综述正文字数在4 000字以内,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在200个实词以内,参考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临床论著

  • 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持续腰痛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翁峰标;周建新;杨立文;李勇;刘荣;顾勇;朱立帆;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持续腰痛(PLB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3例。在所有随访时间点,包括术后3、6和12个月,疼痛NRS评分>50的患者判定为PLBP。记录PLBP发生情况,比较PLBP组与非PLBP组的临床与影像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LB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11例判定为PLBP,占8.94%;其余112例患者为非PLBP,占91.0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合并症、吸烟和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数量、切口大小、术前LL、矫正LL、术前腰椎活动度和Modic改变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LBP组术前腰痛NRS评分显著高于非PLBP组(P<0.05);PLBP组L_5 S_1节段手术占比显著高于非PLBP组(P<0.05);PLBP组的术前椎旁肌FIR显著大于非PLBP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RS评分、手术节段和术前椎旁肌FIR是PLBP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PLBP的发生率为8.94%,其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腰痛、手术节段为L5 S1和术前椎旁肌退变。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21-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8 ]
  • 单侧MIS-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于圣会;罗干;陈果;张学磊;顾祖超;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8.81)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资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80~150 ml,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14~35个月,平均(22.13±4.82)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推移上述评分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9~15个月,平均(13.31±2.73)个月,达到椎间骨性融合。术后3例患者椎间高度有丢失,高度丢失率8.12%。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26-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9 ]
  • 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徐汪洋;王业杨;李贵涛;张辉;周晓忠;罗俊男;

    [目的]评价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非融合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定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行性变52例,其中使用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23例(非融合组),椎弓根钉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29例(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JOA评分和影像测量的固定与上位邻近节段椎体前后位移、椎间隙高度和腰段活动度。[结果]非融合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少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后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5.12±2.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非融合组效果显著优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固定节段椎体椎间隙高度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组邻近上位节段椎体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减少不明显,但融合组显著减少(P<0.05)。非融合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或断钉。[结论]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较常规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并保留腰椎活动度。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31-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5 ]
  • 椎间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比较

    王长昇;朱希田;陈荣生;许卫红;张立群;柳青;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侧方型离断骨块的腰椎PRAS患者40例,其中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22例(内镜组),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18例(开放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开放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组(P<0.05)。内镜组术后出现1例患肢感觉异常,术中无转开放手术者,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后并发症。开放组出现硬脊膜撕裂1例、患肢麻木感加重2例。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内镜组术后第1、7 d的腰痛VAS评分及术后第1 d的ODI要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和6个月腰痛VAS评分及ODI、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内镜组:18例优,2例良,2例可,优良率为90.91%;开放组:13例优,3例良,2例可,优良率为88.89%。[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侧方型腰椎PRAS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与开放手术比较,脊柱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微创性。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36-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0 ]
  • 脊柱外科30d内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

    冯仕烽;郑明辉;任涛;瞿东滨;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4 770例,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内置物使用情况患者再手术原因。[结果] 14 77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中共有109例发生非计划再手术,其中19例属于出院后再次入院进行再手术,再手术发生率为0.74%。其中因切口并发症再手术41例,因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再手术34例,因血肿形成再手术13例,因内置物位置异常再手术10例,因脑脊液漏再手术6例,因引流管残留再手术5例。在初次手术后超急性期(0~1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血肿形成,急性期(2~10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亚急性期(11~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首要原因为切口并发症。[结论]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切口并发症、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血肿形成,应注意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率。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41-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马腾洋;蒲沛东;王志;齐宇新;周钰卓;李珂;王维山;史晨辉;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费用,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3~2018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849例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构成及术后疗效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结合期间医保相关政策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 2013~2018年,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全髋关节置换的人均住院总费用为56 119.75元,膝关节置换术为55 518.69元,股骨头置换为45784.22元;不同手术类别的总体费用构成情况相似,材料费、药费和手术费三者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9.53%、26.87%和11.56%。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住院费用逐年上涨,其中材料费平均每年增加28.16%,药占比从2015年开始逐渐下降。影响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材料费占比、药占比、住院天数和不同的手术类别。[结论]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控制人工关节假体的材料费及严格把控临床用药指针,规范住院流程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住院费用的关键。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45-1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8 ]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刘洪文;徐杰;朱国涛;陈锦成;余博飞;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本院拟行TKA手术的患者97例,观察术后是否发生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膝别、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畸形矫正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等因素,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97例患者中,70例出现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占72.16%,27例无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占27.84%。两组单因素比较表明,感觉障碍组与感觉正常组在年龄、性别、膝别、BMI、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畸形矫正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愈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感觉障碍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距离和畸形矫正度数均显著大于感觉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切口长度(OR=5.213,P=0.002)、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OR=6.953,P<0.001)、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OR=7.981,P<0.001)是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长度、近端切口缘距髌骨上缘的距离和远端切口缘距髌骨下缘的距离是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50-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张佳林;乔永东;袁海峰;王自立;施建党;原文琦;

    [目的]观察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手术组(微创组)和传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组(传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评估患者腰部疼痛、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病灶治愈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腹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15~48个月,平均(34.42±7.6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微创组在术后各时间段的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中所有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术后ESR和CRP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愈合、骨性融合。[结论] 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与传统前后路手术相比,病灶治愈效果相当,但其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54-1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0 ]
  • 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长期观察

    邓博文;徐林;李筱叶;徐杰;任敬佩;胡传宇;穆晓红;

    [目的]观察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腰椎稳定性中长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行腰骶段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22例患儿,依据年龄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两组资料,包括影像测量冠状位Cobb角、侧位腰椎Cobb角、骶骨倾斜角、弓顶距、腰椎前凸指数、Posner指数和椎板缺损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7~13年,平均(9.91±2.35)年。学龄前组患儿术前有2例L5S1脊柱裂,10例轻度脊柱侧弯,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数无显著增加。学龄组患儿术前有8例轻度脊柱侧弯,至末次随访10例轻度脊椎侧弯。末次随访时两组未见腰椎滑脱与腰椎峡部裂。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学龄前组除骶骨倾斜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学龄组除冠状位Cobb角、骶骨倾斜角有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Posner腰椎不稳评价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L4/5和L5S1椎板缺损率显著减少(P<0.05)。术后半年学龄前组椎板缺损率显著大于学龄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学龄前组椎板缺损率显著小于学龄组(P<0.05)。[结论]腰骶段SPR术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且行SPR手术的年龄越小,椎板再生更为显著。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59-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9 ]
  • 微创小针刀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评估

    梁佳林;黎牧帆;柏传毅;刘瑞宇;王坤正;陈媛媛;党晓谦;

    [目的]评估微创小针刀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7年3月共收治4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年龄15~18岁,双侧34例,单侧6例。所有患者采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患髋关节内收状态下屈伸活动,当挛缩带滑过大转子时可用手触及紧张的挛缩带,在此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然后,术者在大转子上方1 cm处定位进针点,从后向前间断横行切割挛缩带,从而达到松解挛缩带的目的。调查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及功能满意度。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ROM)、髋关节日常生活评分(HOS-ADL)、髋关节运动评分(HOSsport)及临床疗效评分的差异。[结果]每侧病变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54±2.53) min。术后有2侧髋出现局部血肿,未见伤口感染、臀肌无力、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1~62个月,患者的ROM、HOS-ADL评分、HOS-sport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达到外观满意(100%),38例患者(95.00%)达到功能满意。[结论]微创小针刀松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65-1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0 ]

综述

  • 颈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硬膜囊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武振方;刘晓伟;赵建宁;康治理;童也;许斌;

    硬膜囊损伤是颈腰椎手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常会引起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CSFL)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尽管颈椎手术硬膜囊损伤的几率低于腰椎,但颈前路手术切口较深、视野较小、操作空间有限,一旦术中发生硬膜囊损伤或脑脊液漏往往需术中及术后多种方法联合处理才能有效控制。既往研究指出硬膜囊损伤与较多因素有关,其中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被认为是颈前路手术中导致硬膜囊损伤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故本文对OPLL患者颈前路手术中硬膜囊损伤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70-1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5 ]
  •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随时;王文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危重症,近几十年来虽不断研究,但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可因脱落而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此外慢性迁延可能会产生下肢水肿等一系列血栓后综合症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等,以此为依据,查阅近些年关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文献,就DVT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进行简单综述。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74-1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5 ]

基础研究

  • 同种幼年异体软骨微粒植入关节软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反应

    敖彧农;刘俊才;魏代清;段小军;粟智远;邓富元;周鹏;李忠;

    [目的]研究同种幼年异体软骨微粒植入猪软骨缺损的早期组织反应,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取12头成年贵州小香猪制备膝关节股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异体组、自体组,每组6头。另取2头幼年贵州小香猪制取异体软骨微粒,植入异体组软骨缺损处;自体组植入在制备软骨缺损时产生的自体软骨微粒。两组于术后1个月取材分析,标本来自关节滑膜、软骨缺损区域组织,检测指标包括大体观察、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头贵州小香猪手术顺利,两组动物术后无感染和切口愈合障碍。术后1个月取材时,两组术侧膝关节未见局部明显红肿及大量关节腔积液,术区软骨缺损处可见纤维软骨样白色组织填充。组织学观察(HE染色)示,两组标本的滑膜和软骨缺损组织区域可见轻度炎症反应,组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标本的IL-6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幼年异体软骨微粒植入猪膝关节软骨缺损区域的早期,局部产生轻度炎症反应,但与自体微粒植入相比,组织反应差异不明显。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78-1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AORI Ⅰ、Ⅱ型胫骨平台骨缺损对胫骨假体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陈宣煌;郑锋;蔡涵华;张国栋;吴长福;林海滨;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AORI Ⅰ、Ⅱ型胫骨平台骨缺损对胫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志愿者膝关节CT扫描,膝关节假体采用EinScan-S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获得模型的点云,然后在Mimics 17.0、Geomagic2002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在CERO4.0、Hypermesh13.0装配,按照AORI分型制作出胫骨平台缺损面积分别为10%、20%、30%、40%的有限元模型。在abaqus6.1中加载压力载荷和扭转载荷,分析各模型中胫骨假体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的变化。[结果]在压力载荷作用下,AORI Ⅰ型骨缺损模型中,10%模型与20%模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模型、40%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RIⅡ型骨缺损模型中,10%模型、20%模型、30%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40%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扭转载荷作用下,AORI Ⅰ、Ⅱ型骨缺损中,10%模型、20%模型、30%模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小于40%模型(P<0.01)。无论是压力载荷还是扭转载荷,胫骨假体—骨界面微动的最大位移量,30%模型显著大于10%模型、20%模型(P<0.05),而30%模型、40%模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胫骨平台骨缺损面积的大小会显著影响胫骨假体的稳定,20%~30%的缺损可进行骨重建,40%及以上的骨缺损,在骨重建的同时应增加延长杆以加强假体的稳定性,避免骨重建的失败。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82-1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8 ]
  • 类风湿关节炎软骨下骨水肿病变的骨三维结构研究

    张乾;高华利;张杰超;朱飞;何勇;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软骨下骨水肿病变(bone marrow edema, BME)区域开展三维结构及组织学研究,探讨骨髓水肿对骨结构强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5月,16例RA患者纳入本研究。TKA术前行MRI平扫,参照MRI图像术中取胫骨平台软骨下骨的骨髓水肿区域和非骨水肿区。骨标本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骨量以及骨小梁相关指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与非骨水肿区相比,骨水肿区骨量的骨矿化密度、骨体积分数显著减少(P<0.05)。骨小梁结构的参数中,除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差异外(P>0.05),骨小梁间隔增大(P<0.05),骨小梁数目减少(P<0.05),骨小梁模式因子增大(P<0.05),结构模型指数增大(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骨水肿区域内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新生血管及骨小梁结构破坏。[结论] RA的骨水肿区域存在活跃的炎症反应,骨量减少、骨小梁结构破坏,预示着局部骨力学强度的降低及后期的关节破坏。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88-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3 ]

临床研究

  • 泰勒氏架用于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的保膝治疗

    段德胜;陈开放;李任增;郭晓东;张永飞;王军;向奎;李逸群;

    [目的]探讨泰勒氏架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实施泰勒氏架辅助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2~55岁。术后依据"三维空间外架矫正处方"调整泰勒氏架,矫正胫骨内翻畸形和下肢力线,术后3个月拆除泰勒氏架。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测量胫股角(FTA)和髋-膝-踝角(HKA)评估下肢力线。[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截骨端骨不愈合等并发症。1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9.32±1.47)个月。截骨处在术后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HSS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膝关节ROM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及HKA术后3个月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泰勒氏架辅助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95-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

    谢国庆;任忠明;金文孝;申世源;魏海清;吴成;薛军;杨坤;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5年2月~2018年12月60例(60膝)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单髁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手术前后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109.00±15.32)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62.00±20.23) ml,术前及术后随访时,VAS、HSS、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及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显著改善了患者膝关节功能,近中期疗效满意。

    2019年21期 v.27;No.479 1998-2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6 ]

经验交流

  • Jacoby截骨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

    刘勇;高海明;黄陈翼;王波;彭敏;刘宗超;高云;

    [目的]探讨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对13例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患者行第2跖骨Jacoby截骨术及Reverdin矫形术,术后行第2跖趾关节跖屈、背伸功能训练。[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所有病例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1年(足母)外翻复发,第2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时疼痛。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所有患者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评分,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2%。[结论]第2跖骨头坏死常合并严重(足母)外翻,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可改善患者疼痛疼症状和跖趾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应重视(足母)外翻复发。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01-2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3 ]
  • MED辅助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朱英俊;金帅星;

    [目的]探究MED系统辅助下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近3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者92例,对接受MED系统辅助下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的92例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各时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评价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47±0.48) h,术中出血量平均(351.86±82.13) ml,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9个月,平均(21.96±7.4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滑移度相对于术前均改善明显;末次随访复位率和融合率满意。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04-2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 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短期疗效

    贺冬冬;刘晓虎;郭升杰;高振中;张效溥;向川;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式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4例(7足)血友病继发马蹄足患者,年龄17~33岁,均为男性甲型血友病患者。术前AOFAS评分27~60分,平均(36.32±12.09)分。入院后制定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性截骨融合行马蹄足矫形术。[结果]通过术前输注凝血因子,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74~162 min,平均(108.83±28.8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00±10.28) ml,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00±1.23)个月,均拆除外固定架,切口均愈合,末次随访AOFAS评分74~82分,平均(79.20±2.93)分,患肢功能均达到日常生活要求。[结论]在制定良好的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后,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07-2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陈君生;梁晓松;李昊;唐胜斌;咸超;张新广;刘欣欣;史庆轩;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月,对86例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开放复位,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腕关节功能按照DASH评价标准评定:优68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90.69%。[结论]采用手术切开掌侧LC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可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10-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92 ]

个案报告

  • 桡骨骨巨细胞瘤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1例

    张亚强;杨成伟;陈显侠;封国超;李旭升;甄平;

    <正>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B)是一种交界性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的溶骨性肿瘤,好发于年轻人,发病率较低。目前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包括髓腔填充(自体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水泥)、人工腕关节置换术,目前这两种术式的疗效存在很大争议,这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很大困难。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很少报道腕关节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12-2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6 ]
  • 经皮脊柱内窥镜术中癫痫样发作5例报告

    杨德育;尤瑞金;曹杰;吕宏升;

    <正>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代表,在国内各级医院广泛开展。经皮脊柱内窥镜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各种并发症,如术中神经损伤、腹腔脏器损伤、术中癫痫样发作等[1]。其中癫痫样发作是经皮内窥镜技术中较为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15-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扶残助残放心梦想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学术活

    2019年21期 v.27;No.479 2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