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圆锥形生物翻修柄髋关节置换治疗90岁以上高龄患者Dorr C型股骨髓腔的髋部骨折

    甄平;李旭升;田琦;周胜虎;

    [目的]探讨应用圆锥形生物翻修柄髋关节置换治疗90岁以上高龄患者Dorr C型烟囱状髓腔髋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4年3月采用圆锥形生物翻修柄对15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Dorr C型烟囱状髓腔的髋部骨折进行髋关节置换。男10例,女5例;年龄90~99岁,平均94.2岁。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正位X线片上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采用Wagner SL生物翻修柄术后行髋关节置换,其中半髋置换13例,全髋置换2例。术后X线片检查股骨假体位置并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5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柄与髓腔紧密压配,假体髓腔填充良好,Harris髋关节评分为从术前的(33.5±9.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85.8±3.2)分。术后6个月X线片上根据Engh骨长入标准,13例骨长入,2例为稳定纤维长入。3例主诉有轻微大腿痛。[结论]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圆锥形生物翻修柄可良好充填老年人股骨近端粗大烟囱状髓腔,并可有效避免骨水泥对老年人心血管带来的潜在危险。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33-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5 ]
  • 涉及髋臼的C3型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康锦;李永乐;刘晓伟;许英杰;赵明;高彬;李超;田育宏;高杰;

    [目的]探讨涉及髋臼骨折的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救治策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通过术前行骨牵引,术中微创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先复位稳定髋臼以外的骨盆骨折,然后再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髋臼骨折的方法治疗复杂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改良的Mer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优良率,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 h,平均3.8 h,术中出血量200~550 ml。术后X线片及CT检查均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28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骨盆并髋臼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周;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2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9.2%;依据Matta改良的Mere 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8%。2例术后3个月后开始负重行走时存在行走疼痛,影像学表现为轻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无其他发现,减少活动或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可改善。[结论]术前采用骨牵引、仰卧位微创技术先稳定骨盆骨折,再改换体位选择适当髋臼入路有限切开直视下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39-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1 ]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黄东红;卢启贵;李长树;李政;郑英慧;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患者,其中65例完全断裂,13例部分束支断裂,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5~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34±0.52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22±1.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后1周(75.37±6.79)°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5.43±8.56)°,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0.24±2.7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62.68±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5.12±7.22)分提升到末次随访的(89.42±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重建ACL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44-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4 ]
  • LARS韧带与异体胫前肌腱保残重建损伤后交叉韧带的术后疗效对比研究

    李彬;王延芳;邱闯;白伦浩;

    [目的]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异体胫前肌腱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术后的疗效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38例PCL损伤并进行重建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移植物种类分成两组:LARS人工韧带组(19例)和异体胫前肌腱组(19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评价指标包括: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膝关节稳定度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LARS人工韧带组患者术后的关节稳定性显著强于异体胫前肌腱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RS人工韧带比采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损伤的PCL更有利于患膝稳定性的恢复。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50-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9 ]
  • 综合方案预防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的效果观察

    李智斐;钟远鸣;许建文;张家立;覃海飚;周劲衍;

    [目的]比较西药、中西药联合、太极拳结合中西药联合及药膳饮食等不同干预方案预防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再次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探索适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的预防策略。[方法]PVP手术患者120例,分为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综合组(太极拳结合中西药联合及药膳饮食)共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案,其中西药组予以鲑鱼降钙+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阿伦磷酸钠片进行治疗干预;中西药联合组:西药组方案加用壮药经验方固本疏肝壮骨方内服(每月服用10~15服,术后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综合组:中西药联合组加上统一进行太极拳培训,指导研究对象有规律地打太极拳,同时指导其调整膳食结构。观测并比较各组椎体骨折发生情况、VAS骨痛评分改变、腰椎椎体QCT值及跌倒发生等情况。[结果]随访1年内各组胸腰椎体再发骨折组间比较西药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综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各组内骨痛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骨痛VAS评分显示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随访1年腰椎QCT比较显示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组随访1年与术前对比QCT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各组跌倒发生情况,西药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组与综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太极拳结合中西药联合及药膳饮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VAS骨痛评分、减少跌倒次数及再发骨折。但跌倒次数及新发骨折方面与中西药联合干预比较未见显著差别,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55-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65 ]
  • 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李厚坤;王晓东;杨小卫;冯航;李汉;钱冰;余成城;郝定均;

    [目的]对比研究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PKP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通过影像资料筛选出的6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Kummell's病患者。男24人,女39例,年龄55~88岁,平均68.5岁。腰背痛时间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38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2例失随访,最后,纳入单侧入路手术组的患者36例;25例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3例失随访,最后纳入双侧入路手术组的有22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受累节段的矢状面Cobb角度评估后凸角度的恢复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RDQ)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9±1.7)分和(3.7±0.7)分。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ODI评分分别为(15.3±3.7)分和(13.8±2.7)分。单、双侧入路末次随访的RDQ评分分别为(10.2±1.7)分和(7.9±1.7)分。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47.6±7.8)分,双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71.5±21.6)分。单侧骨水泥渗漏为2例,双侧骨水泥渗漏为7例。单侧入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射线照射量、花费更少。围手术期的相关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随访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和双侧椎体成形术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在组内没有显著差异。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球囊后凸成形术产生了相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但单侧用时较少。因此,作者鼓励使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60-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68 ]
  • Coony Ⅱ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与保守治疗

    孙兆旭;吴萤;卢建峰;尹海磊;卢廷胜;张伟;

    [目的]比较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保守组)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碗部疼痛情况、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06例患者均完成1年的随访。手术组全部患者得到解剖复位,有1例术后出现Sudeck骨萎缩;而保守组l0例畸形愈合,其中3例患者因夹板松脱等原因未能及时来院复查,致骨折畸形严重,功能较差。在治疗后6周,3、6个月随访时间点,手术组Gartland-Werley(GW)评分和PRWE评分均优于保守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减小,在1年随访时,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实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避免骨折再移位,其早期疗效优势明显,但由于保守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患者痛苦较小,所以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功能需求、年龄以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66-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4 ]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张敬堂;李玲;范晓东;刘东旗;李海亚;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 Med,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 Registe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0年1月~2015年9月,收集关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的临床试验,按照特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各个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计857例患者,手术组480例,非手术组377例。Meta分析表明,在EQ-5D评分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SH评分方面,非手术组优于手术组;在Constant评分方面,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方面,非手术组较手术组低(P<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更少的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再次手术的风险。根据现有证据,无法判断非手术治疗在临床功能方面有优越性。由于样本量较小,本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71-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5 ]

新书推介

  • 《CT定位脊柱微创手术学》出版

    <正>主编:关家文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定价:128.00元【内容提要】《CT定位脊柱微创手术学》是作者十几年潜心钻研CT定位技术及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总结。利用CT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应用于各类脊柱微创手术穿刺定位过程的监测,定位针轨迹犹如直视、精准无误,对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综述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髋关节镜治疗

    姜亚飞;孙程;桑伟林;马金忠;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是引起中青年,尤其是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员髋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股骨近端与髋臼存在解剖形态学变异,彼此发生碰撞,导致髋臼软骨、盂唇的损伤,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远期可导致严重的软骨退变并演化为骨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兴起,关节镜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拟就髋关节镜对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治疗进展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79-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1 ]
  • 膝关节术后僵硬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宁;亓建洪;张延明;

    膝关节术后僵硬是膝关节部位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常见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全膝关节置换等术后,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膝关节术后僵硬发病率约为1.3%~6.3%。本文通过搜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膝关节术后僵硬的文献,对膝关节术后僵硬的发病因素、形成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做一概括总结,并对膝关节术后僵硬的预防及治疗等术后康复措施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83-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6 ]

基础研究

  • 腺相关病毒介导KLF7对小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感觉功能的作用

    王莹;李文媛;闫哲;杨春壮;李智刚;李凯军;赵微;任宝松;张洋;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2(AAV2)介导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修复小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感觉轴突再生和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NA+AAV2对照组和ANA+AAV2-KLF组,术后4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支架内KLF7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支架内NF和S100蛋白表达,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TRITC(CTB-TRITC)逆行示踪L2~5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标记感觉轴突再生,Hargreaves法和电生理检测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A+AAV2-KLF组神经支架内KLF7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NF和S100蛋白表达增加,CTB阳性标记DRG感觉神经元数量增加,Hargreaves热缩足反射潜伏期降低,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时缩短,动作电位波幅增大(P<0.05)。[结论]KLF7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感觉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88-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1 ]
  • 复合枸杞多糖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载体修复小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钟诚;孙国栋;李宇明;周霖;陈彦;薄冬营;孙凯;

    [目的]研究复合枸杞多糖(LBPs)的海藻酸钙(ALG-Ca)凝胶微球对小鼠急性脊髓损伤的(SCI)修复作用。[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液滴法制备ALG-Ca凝胶微球、复合LBPs的ALG-Ca凝胶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结构。用脊髓撞击仪(NYU Impactor ModelⅡ)制作96例C57BL/6小鼠(T12)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A组);单纯ALG-Ca微球组(B组);单纯LBPs组(C组);复合LBPs的ALG-Ca凝胶微球组(D组),每组24只。对各组实验动物SCI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MS评分),用尼氏(Nissl)染色和免疫荧光评估神经元内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激活形态及在脊髓损伤区的分布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ALG-Ca凝胶微球呈多空样结构;复合LBPs的ALG-Ca凝胶微球能改善小鼠SCI后后肢功能恢复。D组优于其他组,各组间BM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Iba1免疫荧光染色平均光密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G-Ca凝胶微球是LBPs治疗SCI的良好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复合LBPs的ALG-Ca凝胶微球载体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促进脊髓损伤恢复。

    2016年18期 v.24;No.404 1694-1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8 ]
  • 腘绳肌腱分束特点的临床研究分析及意义

    吴萌;姚长江;Shahidur Khan;夏亚一;

    [目的]研究人群中腘绳肌腱束的解剖特点,为手术过程中安全有效的获取肌腱移植物提供依据。[方法]2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腘绳肌腱纳入研究。术前记录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等相关信息。在取腱过程中,分别记录半腱肌、股薄肌的肌腱总长;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的分束数目;半腱肌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结果](1)股薄肌肌腱中102条无分束结构(60%),72条只有1条分束(36%),22条有2条分束(11%),4条有3条分束(2%),股薄肌中均不存在第4条分束结构(0%)。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平均为(5.41±2.325)cm。半腱肌肌腱中22条无分束结构(11%),109条只有1条分束(54.5%),62条有2条分束(31%),4条有3条分束(2%),3条存在4条分束(1.5%)。半腱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平均为(7.396±2.611)cm。股薄肌肌腱自胫骨止点起9.5 cm后再未发现分束结构,半腱肌胫骨止点11.5 cm后再未发现分束结构;(2)不同性别,半腱肌、股薄肌分束数量及半腱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女性均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长女性略低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身高、体重越低,半腱肌、股薄肌分束数目越少,半腱肌、股薄肌胫骨止点到第1条分束出现的距离越短。体重指数越低,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长度越短。[结论]腘绳肌腱束解剖在不同性别、身高、体重的患者中存在差异,拥有良好的解剖知识辅助,可为医师安全获取腘绳肌肌腱提供保障。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01-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7 ]
  • 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

    苏郁;许庆山;王晓露;王旭;朱建福;王体惠;

    [目的]探究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踝关节标本16具,其中4具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12具制备成胫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标本。将骨折标本随机分为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组(后侧钢板组)、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组(内侧钢板组)和三叶草钢板固定组(三叶草钢板组)各4具。比较各组标本的强度、轴向刚度、扭转力学性能以及胫距关节面接触特征。[结果]后侧钢板组胫骨远端平均强度与平均轴向刚度均显著高于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侧钢板组平均扭矩与扭转刚度均显著高于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 N作用力下,后侧钢板组平均接触面积>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平均接触应力<内侧钢板组、三叶草钢板组两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和三叶草钢板相比,后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质更佳,与正常胫距关节面的解剖形态相近,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新型适合于胫骨远端后侧的内固定材料。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06-1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6 ]

临床研究

  •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戴祝;彭嘉斌;廖瑛;陈志伟;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科收治12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并置入"L"形锁定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同期处理其他部位损伤。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参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获69~94分,平均86.42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67%。[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暴露清楚,关节面支撑稳定。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1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6 ]
  • 高选择性旋股动脉造影观察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的临床研究

    王毅;易本清;李强;余洪斌;廖建平;詹美熊;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入组的46例65岁以下单侧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观察越过骨折线动脉数目,并予以分型。[结果]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无关联(P>0.05),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越过骨折线支持带动脉血管显影数目成反比(P<0.05)。DSA支持带动脉显影与Garden分型成反比(P<0.05)。[结论]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为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14-1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时机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陈永志;

    [目的]探讨重度膝骨关节炎初次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手术时机的选择,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了解骨软骨退变程度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按Kellgren-Lawrence X线骨关节炎分级、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确定重度膝骨关节炎的21例(24膝)患者实施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HSS膝关节评分,通过"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程度"、"肌力"及"关节稳定"等6个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假设和方程,分析自变量因素的线性依存关系,了解手术介入的适宜时机。[结果]本组21例(24膝),术后平均随访(27.1±3.5)个月,患膝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HSS评分:优8例;良13例;可3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膝骨关节炎功能评分的多个自变量因素和术后疗效存在线性统计学依存关系,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的重度膝关节炎的骨软骨退变程度与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指征对应。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18-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8 ]
  • 腕关节镜结合Fragment specific fixation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

    王建义;于国庆;王一凡;徐前;刘阳;陈军;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Fragment specific fixation技术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腕关节镜Fragment specific fixation技术辅助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1]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12例,平均随访11.3个月,临床疗效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计分法行腕关节功能计分和询问患者主观感觉。[结果]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恢复正常。用疼痛标尺行疼痛计分评价,结果:疼痛不明显者9例,轻度疼痛者2例,中度疼痛者1例,平均疼痛计分(0.92±0.61)分;腕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83.3%,平均评分(3.08±1.21)分。[结论]采用腕关节镜结合Fragment specific fixation技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既可较好地解决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创伤性关节炎,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韧带和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骨折处固定更加合理、牢固,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功能好。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20-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5 ]
  • 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肩峰骨折的经验

    唐延军;崔传广;颜廷卫;魏鑫鹏;

    [目的]总结用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移位肩峰骨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21例肩峰骨折患者。Ogawa分型为I型6例(骨块向下移位、分离),Ⅱ型15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6~48岁,平均30.6岁。刀砍伤6例,重物砸伤4例,车祸伤11例。均为直接暴力。暴露骨折端复位,巾钳暂时固定,在肩峰外侧端垂直于骨折端的方向安放导向器,沿导向器置入适当长度的髌骨导引针,穿钢丝收紧"8"字固定骨折端。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骨折均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优1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47%。[结论]髌骨导引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移位的肩峰骨折,不脱针,对软组织影响小,是治疗肩峰骨折的可靠方法。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24-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9 ]

经验交流

  •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黄常红;王延嗣;林清坚;王飚;冯阳;黄尔丹;黄守行;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选择1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总结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15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依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其中优8例,良3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如无其他手术禁忌证,只要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均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但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需要临床工作者、家庭、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并逐步回归社会。

    2016年18期 v.24;No.404 1727-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