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早期评估中dGEMRIC指数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蒋毅;邵宏翊;周一新;

    [目的]探讨延迟钆增强磁共振软骨成像技术在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并评价该技术指标与其他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使用延迟钆增强磁共振软骨成像(dGEMRIC)技术对18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共36髋进行检查。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和WOMAC疼痛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骨盆正位X线平片中关节间隙的宽度和外侧中心-边缘角(CE角)的大小。使用SPSS软件分析dGEMRIC指数和关节间隙宽度、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疼痛以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GEMRIC指数与WOM-AC疼痛评分、外侧CE角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关节间隙宽度与上述指标均不相关。同时,dGEMRIC指数在不同严重程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关节间隙宽度不存在这种差异。年龄因素与其他因素均不相关。[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dGEMRIC指数作为衡量早期骨关节炎的检查标准是有效的。dGEMRIC指数与疼痛症状和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且不同严重程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dFEMRIC指数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2011年03期 v.19;No.269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伟;陈德玉;杨立利;陈宇;田海军;缪锦浩;马跃;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在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数据。[方法]2005年4月~2007年8月,采用ACDF和ACCF治疗相邻两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56例。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节段性高度。[结果]两组的临床改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DF组与ACC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ACCF较ACDF增加,而ACCF组术后的节段性高度及颈椎前凸角较ACDF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ACDF与ACCF均能达到良好的手术疗效,然而ACDF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善和维持术后颈椎前凸角度及节段性高度较ACCF作用明显,但ACDF要求技术较高,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2011年03期 v.19;No.269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3 ]
  •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陈云生;游辉;陈荣春;杨怿斌;陈勤;

    [目的]研究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技术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病人48例,男23例,女2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开放手术组)和B组(胸腔镜辅助手术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胸背疼痛、脊柱功能及胸椎后凸角矫正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经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两组术后VAS、ODI及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VAS、ODI及后凸角改善率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周VAS改善B组较A组明显(P<0.05)。A组并发症8例(38.1%)与B组5例(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有效地清除胸椎结核病灶,稳定脊柱,熟悉胸椎前方解剖结构,掌握胸腔镜操作技术及手术者之间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1年03期 v.19;No.26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8 ]
  • 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丘德赞;王贤;尹东;梁斌;

    [目的]探讨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60例重症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及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平均随访66.3个月,比较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并通过自制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4例随访患者中接受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其外展挛缩角度改善及疗效评分均优于接受传统臀肌松解术患者。[结论]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治疗重症臀肌挛缩症远期疗效满意,优于传统臀肌松解术。

    2011年03期 v.19;No.269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0 ]
  • 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获得性扁平足临床分析

    张奉琪;王慧娟;张奇;赵海涛;李智勇;高巍;张英泽;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治疗扁平足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取跟骨内移截骨及联合手术治疗扁平足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26.7岁)。术前均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及跟骨CT,测量第1跖距角5°~32°(平均22.3°)。均有跟腱挛缩、外移、跟骨外翻、前足旋前外展(负重位外观),有疼痛,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45.8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均二级。单纯跟骨内移截骨13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4例,跟骨内移截骨加跟腱延长及趾长屈肌腱移位14例。[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8.8个月),内侧纵弓较手术前增加,内侧柱高度由术前(8.5±3.2)mm增至(16.3±4.1)mm(t=8.35,P≤0.001),10例疼痛消失,15例减轻,6例无明显改变。第1跖距角由术前5°~32°(平均22.3°±4.5°)降至0°~7°(平均3.2°±1.4°)(t=22.57,P≤0.001)。足外翻及外展明显改善,有效率80.6%(25?31),(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4.5分。[结论]跟骨体部截骨手术治疗可屈性平足症,能够可靠地纠正平足症的跟骨外翻畸形,部分恢复其内侧纵弓,改善足的负重和足踝部生物力学特性,术中根据情况联合其他术式提高疗效,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011年03期 v.19;No.269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6 ]
  • 关节镜下清理与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陈为坚;靳安民;陈奕雄;段杨;胡孔和;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136例(155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回顾性观察进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A组)、钻孔减压术(B组)、膝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钻孔减压术(C组)和保守治疗组(D组)四种方法治疗的疗效。术后随访3个月~1年,采用形象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前后的活动痛和休息痛的程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对行走功能进行比较。[结果]3个月内,A组和C组的活动性疼痛改善均明显优于D组(P<0.05);B组和C组的休息疼痛改善均明显优于D组(P<0.05);A、B、C组三组的行走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D组(P<0.05)。6个月内,C组的活动性疼痛改善明显优于D组(P<0.05);B组和C组的休息疼痛改善均明显优于D组(P<0.05);而C组的行走功能改善明显优于D组(P<0.05)。1年以上随访,各组休息痛、静息痛和行走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和钻孔减压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方法,应用钻孔减压术在治疗休息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疗效,而关节镜下清理术在治疗活动性疼痛方面有优势,结合此两种手术,可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长期随访中显示此两种手术并不能完全阻止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2011年03期 v.19;No.269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134 ]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与隐性失血量的相关性研究

    高福强;李子剑;刘延青;刘岩;田华;张克;刘忠军;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肢体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隐性失血为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5例)和无血栓组(221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还计算出术后第2~5 d的术侧下肢膝上10 cm及膝下10 cm周径较术前相比周径增加的平均值D-up及D-down。[结果]在无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均造成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在血栓组,隐性失血量对术侧下肢膝上膝下肢体周径变化影响不大,两者Pearson相关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0,P=0.066),有无血栓组间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间D-up、D-down和Hbl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4,0.156,0.18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特别是3~5 d内,应持续关注患者血色素的变化,隐性失血量与下肢的肿胀程度呈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加重了肢体肿胀。TKA术后下肢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远端肢体肿胀程度影响不大,考虑后者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

    2011年03期 v.19;No.269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184 ]
  •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应用

    张文志;段丽群;尚希福;许翔;胡业丰;姚刚;

    [目的]总结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共治疗17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48岁,平均41岁。脊柱显微镜配合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8(9~24)个月,优16例,良1例,差0例;ODI评分由术前的(45.4±9.4)分,降低至(11.9±4.3)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3±2.5)分,降低至(1.5±0.4)分;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棘突骨折、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复发、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1年03期 v.19;No.269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1 ]

会议及学习班

综述

  • 糖尿病对人工关节假体骨整合及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

    陈一沧;刘伟;张超;孟增东;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无论是1型还是2型都可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改变,影响骨的合成代谢。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诊断

    2011年03期 v.19;No.269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8 ]
  • 膝关节发育性缺陷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谢兴文;胡彬;李宁;

    <正>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是现代社会中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运动系统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1.6%,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WHO的估计,全世界60

    2011年03期 v.19;No.269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3 ]
  • 骨肉瘤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单治;赵庆华;

    <正>骨肉瘤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在骨肉瘤原发灶进展及转移过程中,诸多信号通路参与其中。由于骨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在疾病晚期才得以确诊,近年来骨肉瘤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越

    2011年03期 v.19;No.269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1 ]

讣告

  • 沈志鹏同志逝世

    <正>我国一代名医、矫形外科专家,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军区总医院原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沈志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9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2岁。

    2011年03期 v.19;No.269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基础研究

  • Lenke1B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有限元模拟研究

    郭超峰;张宏其;王昱翔;刘少华;唐明星;葛磊;

    [目的]利用建立的Lenke1BN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后路三维矫形手术,并探讨选择不同下固定椎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建立的Lenke1BN型AIS有限元模型,模拟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三维矫形手术。具体约束加载如下:约束骶骨整体水平固定,参照文献在T1~L5各椎节分别施加模拟自身重力和肌肉因素的向下载荷,在固定节段凹侧模拟植入"椎弓根螺钉",并放入"预弯"矫形钛棒,在棒末端施加向凹侧的旋转力矩,使棒向凹侧旋转90°,模拟旋棒矫形;旋棒同时在顶椎区(T7~10)固定螺钉施加10 Nm的扭矩,模拟椎体直接去旋转矫形。上固定椎选择T4(上端椎+2),下固定椎分别选择T12(中立椎)、L1(稳定椎)和L2(稳定椎+1),比较三种固定方案的矫形效果。[结果]顺利完成加载模拟矫形,选择T12(中立椎)、L1(稳定椎)和L2(稳定椎+1)作为下固定椎模拟矫形后,上胸弯、主胸弯和腰分别矫正为:7.1°、7.4°、9.2°,6.4°、6.8°、8.3°和6.5°、7.2°、8.6°;矢状面胸椎后凸(T5~12)分别为21.3°、20.7°和20.5°;三种矫形方案,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首次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表明:对于中度Lenke1BN型AIS,选择性融合主胸弯可获得满意的腰弯自发矫正;应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顶椎区椎体去旋转技术,可将下固定椎从稳定椎上移至中立椎,减少远端融合节段。

    2011年03期 v.19;No.269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6 ]
  • 基于网络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随访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周广全;何伟;张华;庞智晖;魏秋实;杨彬;张颖;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基于网络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随访数据库。[方法]参照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病例临床资料随访表等,通过Visual Studio 2005、SQL2005等软件建立基于网络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随访数据库,并集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线图像分析功能。[结果]建立NONFH随访数据库,较完整的登记患者的随访信息,实现自动评分、影像资料信息提取及智能查询等功能。[结论]基于网络的NONFH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多中心远程信息共享、无纸化随访管理;集成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线图像分析功能能实时地对影像资料的坏死特征进行量化,为科学决策保髋方案、提高保髋疗效、节约社会医疗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03期 v.19;No.269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实验研究

  • 新型活性修饰聚乳酸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骨研究

    许子星;陈建庭;张鑫鑫;姜晓锐;李方国;李涛;查丁胜;刘富强;巫松辉;朱青安;

    [目的]探讨氨等离子体改性、酰胺键接枝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短肽的活性修饰方法对消旋聚乳酸(PDLLA)组织工程骨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圆片状直径8 mm、厚1 mm的PDLLA三维多孔支架,分为三组:表面氨基化PDLLA(aminated PDLLA,A/PDLLA,A组),接枝肽A/PDLLA(peptides conjugated A/PDLLA,PA/PDLLA,PA组),以未经处理的PDLLA(P组)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材料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ALP活性测定和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结果]qPCR结果示:第3 d,PA组各基因表达倍数均较P组高;除OCN外的各基因表达也均较A组高。第7 d,A组OCN(13.13±1.28)、Col-Ⅰ(23.71±6.51)和OPN(27.4±7.17)mRNA表达倍数为最高,PA组次之。第14 d,多数基因表达上调,A组和PA组表达倍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组OCN(49.21±7.03)、ALP(24.26±3.41)和BMP-2(11.82±2.38)mRNA的表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结果示:A组和PA组ALP活性持续升高,P组活性第21 d较第14 d时略有下降。第7 d,A组和PA组之间ALP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P组(P<0.01);第14 d和第21 d,三组间ALP活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LP活性PA组>A组>P组。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观察示,骨支架上钙盐沉积与ALP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平行。[结论]氨等离子体改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组织工程骨支架上BMSCs早期向成骨细胞分化,改性后接枝GRGDS肽的新型活性修饰PDLLA具有更好的促BMSCs体外成骨能力。

    2011年03期 v.19;No.269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闵少雄;李森;刘成龙;朱立新;曹延林;靳安民;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骨髓MSCs,研究其生长、扩增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恒河猴骨髓源MSCs,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和换液时间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在体外应用成骨添加剂(含地塞米松10-7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维生素C 50 mg/L)或rhBMP-2(100 ng/L)定向诱导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ALP、BGP定量测定以鉴定成骨细胞,并比较两种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效果。[结果]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得到的恒河猴骨髓源MSCs具有分裂和克隆增殖的能力,种植细胞密度为10×104~30×104/cm2,48 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3 d全量换液的方法较合理,MSCs能少量表达ALP活性,分泌的钙量较少;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和体内成骨细胞相同的形态学特征,ALP染色阳性,能表达Ⅰ型胶原,不表达Ⅱ型胶原,细胞融合后3 d,ALP和BGP分泌明显增加,融合后14 d细胞ALP、BGP的分泌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增加;采用成骨添加剂和rhBMP-2诱导分化MSCs后相同时期成骨细胞ALP活性、BGP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骨髓源MSCs,体外培养具有分裂、克隆增殖的能力,在加有成骨细胞诱导剂或rhBMP-2的培养基里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化学药物在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具有和生长因子相一致的作用。

    2011年03期 v.19;No.269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8 ]
  • 不同状态软骨细胞在共培养系统下对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孙明林;吕丹;朱雷;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正常软骨细胞和关节炎软骨细胞对琼脂糖-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新西兰兔BMSCs,正常软骨细胞。制作兔关节炎模型,提取兔关节炎软骨细胞。将BMSCs和低熔点琼脂糖复合成凝胶块,放在自制的六孔板网格架上,构建兔软骨细胞-BMCSs共培养系统。在3、7、14 d取各组琼脂糖-BMSCs凝胶块进行实时定量PCR、GAG含量检测。[结果]兔关节炎模型制作成功,关节面色泽较灰暗,关节软骨粗糙。Normal P0-BMSCs组的II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增强,Normal P3-BMSCs组Ⅰ、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基因表达均未见明显增强,OA P0-BMSCs组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增强,OA P3-BMSCs组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Normal P0-BMSCs组的GAG含量为5.7±0.49μg/mg(湿重),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OA P0-BMSCs组GA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正常P0软骨细胞与兔关节炎P0软骨细胞所分泌的形态发生素能够有效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而兔正常P3软骨细胞的促分化作用微弱,兔关节炎P3软骨细胞不能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2011年03期 v.19;No.269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1 ]
  • TiO_2喷砂酸蚀处理对人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陆斌;李广琪;李建武;谢延;丁宏;苏杭;杨艳;

    [目的]探讨纯钛钛片经过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后对人成骨细胞系MG63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骨保护素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纯钛钛片表面分别进行机械打磨、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将人成骨细胞系MG63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OPG、OPGL mRNA表达水平。[结果]MG63细胞在经过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后的钛片上培养后其OPG mRNA水平增高,与机械打磨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L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过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均可促进人成骨细胞表达OPG,从而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促进骨质重建。

    2011年03期 v.19;No.269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国外文摘

  • 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后患趾运动功能恢复前瞻性研究

    李春光;俞光荣;

    <正>近年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因其长期随访的良好临床功能效果和高满意度,引起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23例Ⅲ度母僵直患者行第1跖趾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后3、6、12个月和18

    2011年03期 v.19;No.269 22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9 ]

专家论坛

  • 现代实用假肢的进展和创新(续)

    罗永昭;孙为;

    <正>3假肢的仿生度提高上下肢假肢的智能化使假肢性能更加改善,动作更自然,尽可能接近真肢的动作,在下肢假肢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控制上肢假肢,随着假肢活动自由度增加,特别具有动力的自

    2011年03期 v.19;No.269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经验交流

  • 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潘显明;邓少林;黄欣;权毅;屈波;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10年2月,158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及椎间隙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1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6分,其中优135例,良23例。植骨在3~6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全组病例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高热、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甲基强的松龙在压迫较重的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

    2011年03期 v.19;No.269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5 ]
  • 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劳克诚;卢廷胜;傅廷友;吕则文;杨超;宫岩虎;林鹏;孙荣波;蓝朝晖;万年宇;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弓根钉联合枢椎椎板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病例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0~61岁,平均41岁。术前颈椎矢状位CT提示枢椎椎动脉孔高跨3例;C2、3分隔不全,枢椎椎弓根狭小4例。其中4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分别行颈后路经双侧寰椎侧块、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枢椎椎板钉寰枢固定4例;经一侧枢椎椎弓根钉、一侧枢椎椎板钉与枕骨行枕颈固定3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手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的病例。本组7例得到随访,随访1~3年,平均1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钉板断裂病例。3例脊髓功能改善明显,1例略有改善。[结论]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术前枢椎CT提示枢椎椎弓根发育异常,无法采取螺钉固定时,可通过枢椎椎板置钉,实施寰枢融合或枕颈融合术,此技术操作简便,风险小,疗效可靠。

    2011年03期 v.19;No.269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 高频超声在下肢软组织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田晓芳;宓士军;马秀清;周广军;高万旭;孙敬宇;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下肢软组织肿瘤中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显像对18例下肢软组织肿瘤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边缘情况、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以及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并进行术前导引下针吸活检,根据超声结果确定手术切除范围,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手术后进行高频超声复诊切除效果。[结果]18例肿瘤病理超声提示17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17/18)。肿瘤切除后高频多普勒超声复诊显示1例血管瘤仍有少量血流信号,其余病例肿瘤切除彻底。[结论]高频超声可观察肿瘤的位置、性质、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彩色血流成像对提示肿瘤的良、恶性质有参考价值,并对肿瘤切除后效果及复发概率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年03期 v.19;No.269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9 ]
  •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郭永良;潘建宏;惠华;梁英林;高华;王争刚;刘彬;吴超;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7例29髋均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取患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显露髋关节,使股骨头脱位,清除关节内病变组织,用中心定位器定位打入中心针,用塑骨器塑骨,安装罩体,用中心骨钉和大、小粗隆松质骨螺钉固定。以有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同样方法安装髋臼假体。术后3周扶拐下地,逐渐负重,术后3个月弃拐行走。[结果]本组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平均Harris评分92.1分,优20例21髋,良5例5髋,可2例3髋,优良率92.6%。[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股骨颈,保留患者自己的颈干角和前倾角,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术后关节功能良好,近期疗效满意,较适合中青年患者(有利于二次翻修)。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1年03期 v.19;No.269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0 ]
  • 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整体护理临床对照研究

    荀淑英;余志勇;吕卫新;高静;徐玫玫;范钰;王晓凤;温建民;

    [目的]观察外翻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结局。[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传统护理与整体护理的临床结局,分析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HAV角、IM角及AOFAS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第1跖趾关节的功能试验组要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的临床结局优于传统护理,是对临床路径的一种有效尝试。

    2011年03期 v.19;No.269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

    张冠宏;周磊;

    [目的]分析关节镜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关节镜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情况,采用AOFAS、McGuire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AOFAS评分优良率为76.2%,改良McGuire疗效评分优良率为81.0%;手术前后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与患者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关节镜病灶清理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疗效确切。

    2011年03期 v.19;No.269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3 ]
  • 显微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硬膜神经根挫伤与瘢痕粘连

    蔡晓冰;佟大可;竺伟;谭章勇;朱红伟;卫旭彪;范宇;张少成;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硬膜、神经根挫伤与瘢痕粘连并伴有严重肢端麻木和剧烈的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腰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后再次入院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硬膜背侧的瘢痕恢复硬膜囊的波动,对于硬膜有瘢痕组织粘连并有挛缩的,行减张切开或将挛缩的硬脊膜切除,同时行瘢痕段神经根鞘膜切开。[结果]22例在24 h内肢端麻木和根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0例15 d内症状基本消失,平均时间为6.88 d。[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腰椎间盘术后有硬膜及神经根挫伤、粘连并伴有严重肢端麻木和剧烈的根性疼痛的患者行硬膜、神经根挫伤与瘢痕粘连松解,初步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2011年03期 v.19;No.269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方大标;张平;孙洪体;叶添生;张寅权;张主贵;王川江;

    [目的]通过对比性研究,评价前路颈椎管减压术及后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7年7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法38例和颈后路减压法35例治疗并获随访的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随访X线片及MRI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本组73例患者均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随访,6个月~3年4个月,平均约10个月。2组术后即刻融合节段的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81.56%、72.3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管减压术及后路颈椎管成形术均是治疗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综合考虑其病理特点和术式影响因素,合理选择术式,只要适应证选择适当,各术式疗效应该是肯定的,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2011年03期 v.19;No.269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8 ]

短篇报道

个案报告

  • 骶管内节细胞神经瘤1例治疗报告

    李健;吴溢峰;杨波;宋磊;邱勤业;王簕;张振山;

    <正>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发生于骶管内者较少见,关于椎管内神经节细胞起源肿瘤,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Pick等的报道。1999年,Jiang等[1]报道了1例终丝神经节细胞肿瘤,到目前

    2011年03期 v.19;No.269 26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您知道吗?(英文)

    <正>Case Report(16)A20-year-old man is presented to our out-patient clinic.He reportsan accident with his bicycle with subsequent pain in his left knee.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eft knee shows an unstable medialcollateral ligament and an effusion.There is tenderness on palpation

    2011年03期 v.19;No.269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