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会议与学习班

会议与学习班_简讯

临床论著

  • 骨性髋臼指数的三维测量与分析

    赵黎;李海;张劲松;孟杰;颉强;宦怡;王金峰;

    [目的]通过对骨性髋臼指数的研究,能够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不同病理类型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针对DDH的病理类型为选择合适的髋臼矫形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年6月~2005年4月对57例有记录资料的单侧髋关节进行了研究。年龄1岁6个月~6岁,平均3岁2个月;其中男15例,女42例;右髋37例,左髋20例。入选正常髋关节均符合统一的标准:(1)无髋部疼痛症状;(2)髋关节外展不受限;(3)Trendelenburg征阴性;(4)望远镜征阴性;(5)X线表现:①Shenton线连续性好;②股骨头位于Perkin方格内下象限;③髋臼指数小于22°。患儿仰卧,双下肢完全伸展,双足并拢,垂直于检查床。检查前确保无骨盆倾斜及膝关节、髋关节屈曲。扫描数据传输至3D工作站,使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去除所有的软组织影及伪影,进行髋臼骨组织三维重建。以双侧髋臼"Y"型软骨中点o点连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前侧髋臼缘)至90°(外上方髋臼缘)至180°(后侧髋臼缘),每旋转10°,得到一个截面,测量这个截面的髋臼指数并记录数据。[结果]0~180°反映的是过轴线水平面以上骨性髋臼的整体形态,其中髋臼前外侧缘(0~4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48.4°±7.82°,40.1°±15.41°,35.1°±15.44°,26.6°±10.07°,22.6°±6.66°;髋臼外上缘(50°~12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20.6°±5.57°,19.6°±5.45°,19.1°±5.23°,18.9°±6.82°,19.6°±6.33°,20.9°±8.21°,22.4°±9.64°,24.2°±11.35°;髋臼后外侧缘(130°~180°)的骨性髋臼指数95%参考值范围依次为:26.0°±12.70°,30.1°±15.68°,35.7°±16.78°,41.3°±15.93°,49.8°±14.74°,55.3°±10.07°。外上缘髋臼指数分布间距范围窄且曲线平滑,前外侧缘髋臼指数分布范围及后外侧缘髋臼指数分布间距范围较宽且曲线较倾斜。[结论]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对骨性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较客观地评价骨性髋臼的形态,增加对DDH髋臼骨性病理改变的认识,可以对髋臼的病理改变进行量化描述,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出有意义的指导和评价。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3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6 ]
  • 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的重建

    赵秀祥;卜延民;郑得志;于建华;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Ⅰ型25例,CroweⅡ型10例,CroweⅢ型5例,CroweⅣ型5例。臼杯均在真臼位置生物压配固定。髋臼常规重建16例,加深髋臼至卵圆窝以内压配固定16例,,股骨头植骨8例,髋臼内壁截骨5例。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臼杯松动、植骨愈合情况。检查患者Trendelenburg征的变化,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1例,平均随访6年(3~8年)。旋转中心上移从术前(2.3±0.8)cm下降为术后(0.8±0.4)cm,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64±7.8)分提高到术后(93±6.2)分,P<0.05。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38例下降到术后5例。有5例X线表现臼杯松动,但无临床症状。2例植骨块明显吸收。1例因内衬破裂行翻修术。3例术后脱位,闭合复位后未再脱位。[结论]根据髋臼缺损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可获得臼杯的充分包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37-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1 ]
  • 锁片型Cage联合前路钛板融合治疗颈椎不稳近期疗效

    安永胜;杨小华;吕永明;刘文涛;杜元良;张立超;

    [目的]探讨应用锁片型Cage及前路钛板治疗颈椎退行性不稳的融合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09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锁片型Cage联合锁定钛板治疗脊髓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颈椎不稳37例,术后拍摄过伸及过屈位X线片,评估稳定性及观察椎间融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颈肩痛VAS(visuala nalogue scale)评分及颈椎JOA17分评分。[结果]术后2~3d常规下地活动,未发生瘫痪、脑脊液漏、内固定失效及Cage松动等并发症。随访8~22个月,颈肩痛VAS评分达到(1.76±0.75)分,JOA17分评分达(14.76±0.30)分,优良率82.3%,同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融合良好,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锁片型Cage联合锁定钛板融合治疗颈椎退变导致不稳,损伤小,即刻稳定性好,有效恢复颈椎屈度,椎间高度接近正常解剖,融合成功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42-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崔虎山;李勋;郑炳周;金振国;金成镇;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月,36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利用结合侧方发射激光和Ellman高频射频装备的经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疗效判断采用了术前及术后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1年时MacNab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42min,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为97%,手术复发率为3%。所有患者最终随访时间均为1年,腰痛VAS评分术前6.19分,术后1年2.2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25分,术后1年1.75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年随访时,优28例,良6例,优良率94%。[结论]经皮内窥镜激光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而且近期疗效好。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46-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8 ]
  • 后侧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角状脊柱后凸

    田慧中;艾尔肯·阿木冬;杜萍;吕霞;

    [目的]介绍先天性后侧半椎体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经后路暴露双侧的椎板,自双侧分离暴露关节突外侧和横突,切除横突沿椎弓根自骨膜下向前分离,暴露多余的后侧半椎体,切除多余的一节椎弓和后侧半椎体,自后路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加压棒固定。[结果]手术治疗先天性后侧半椎体畸形35例,取得优异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操作比较复杂,相当于全脊柱截骨术的难度。[结论]先天性后侧半椎体切除术的年龄范围:8~25岁,年龄越大越趋向于作全脊柱截骨术。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50-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膝关节肿瘤假体与骨结合部皮质外骨桥的影像学观察

    卢群山;李建民;杨强;杨志平;李振峰;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膝关节肿瘤假体与骨结合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情况。[方法]33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行瘤段骨切除、定制型假体置换术,其中20例植骨,13例未植骨。影像学观察皮质外骨桥的形成情况,评估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20例植骨者均有骨桥形成,未植骨者10例有骨桥形成、3例无骨桥形成;25例存在皮质外骨桥下透亮线。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分标准,33例患者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4.3%;[结论]植骨有利于皮质外骨桥生长,皮质外骨桥偏向性生长与局部压应力相适应;透亮线的存在说明目前的假体设计技术可能达不到骨长入性生长。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及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曹俊明;杨大龙;申勇;丁文元;徐佳欣;张迪;杨柳;

    [目的]评价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41例患者(男23例,女18例);平均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平均随访31.5个月,评价其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手术效果、放射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植骨融合率97.56%,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24%。手术并发症包括2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58-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机制和预后

    白金柱;洪毅;张军卫;唐和虎;姜树东;李想;王方永;关骅;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急性颈椎间盘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25例,伤后X线平片均显示无骨折脱位,MRI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损伤和脊髓损伤异常信号。颈椎屈曲型损伤16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标准):A级1例,B级9例,C级12例,D级3例。23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与固定手术,2例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术前、后ASIA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评价脊髓状况。[结果]颈椎屈曲型损伤占64%,术前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占84%。随访平均38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动力位X线片测量均显示颈椎稳定性良好。伤后1周内MRI表现单纯脊髓水肿者85%获得提高1~2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mm者60%获得提高1个级别的恢复;髓内出血信号长度>4mm者2例均无恢复。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5.52±16.05增至85.74±9.36,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评分由36.32±11.47增至82.54±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间盘损伤是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颈椎损伤多为屈曲型,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是损伤前置因素,脊髓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预后相对较好。颈前路减压与固定手术可为脊髓损伤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62-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9 ]
  •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骨缺损及肢体短缩

    刘傥;张湘生;黎志宏;黄辉;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对27例儿童(平均12.8岁)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患者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1.2cm(1.0~1.7cm),患肢平均短缩4.3cm(3.0~6.8cm)。[结果]随访30~112个月(平均86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骨延长4.0~8.0cm,平均6.1cm,平均外固定指数39.2d/cm(36.8~48.4d/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骨愈合情况评定:优21例,良6例;功能评定:优19例,良8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是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66-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9 ]

来稿摘登

国外文摘

新书推介

综述

会议及学习班

书评

讣告

实验研究

  • 大鼠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吻合轴突再生的初步研究

    唐晓军;李贵涛;何骁;金勋杰;徐汪洋;齐勇;罗狄鑫;

    [目的]将大鼠L3和L5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吻合,观察轴突再生、脊髓后角纤维分布密度及轴浆运输恢复情况,为通过后根再生修复重建感觉传导通路及功能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打开椎板暴露双侧L3和L5后根并各自等分为两束;取右侧为手术侧,随机选择其中一束切断,手术显微镜下将两远断端行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不予吻合;同时,将双侧L2、4、6前后根及L3和L5前根切断以免轴突侧索芽生。左侧L3、5后根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侧。术后3个月,经L3、5脊神经节分别注射Neuro-DiI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神经示踪,取L3、5节段脊髓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化染色,取正常侧后根束中的任意一束、吻合段及未吻合段后根行Bielschowsky银染。[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Neuro-DiI和HRP示踪均可发现阳性标记DRG神经元,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吻合口轴突再生。脊髓右侧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密度:实验组,与左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均明显低于左侧和实验组(P<0.05)。神经纤维银染发现实验组轴突数量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轴突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侧和实验组(P<0.05)。[结论]后根部分切断吻合后轴突能够再生并恢复轴浆运输,对神经递质向脊髓后角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94-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经验交流

  • 颈前路单纯Cage与钉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叶勇军;王少波;吴东保;高辉;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Cage融合附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必要性。[方法]随访46例行颈前路手术颈椎病患者,22例单纯Cage融合(单纯Cage组),26例Cage附加钉板内固定(内固定组),随访22~32个月,平均26.8个月,比较JOA评分改善率,术后和随访时X线片融合节段高度、颈椎生理曲度、邻近节段活动度变化。[结果]JOA评分:单纯Cage组平均改善(6.23±1.56)分,内固定组平均改善(5.86±1.48)分(t=-0.302,P>0.05);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高度/C3椎体高度)单纯Cage组下降(0.1±0.06),内固定组增加(0.03±0.01)(t=2.12,P<0.05);颈椎曲度单纯Cage组下降4.53°±4.02°,内固定组下降4.13°±2.71°(t=0.236,P<0.05);C4、5节段活动度变化:单纯Cage组增加1.34°±0.63°,内固定组增加1.02°±0.28°(t=1.698,P>0.05),C5、6节段活动度变化:单纯Cage组增加2.01°±1.04°,内固定组增加0.76°±0.26°(t=1.918,P>0.05)。[结论]单节段Cage融合附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有意义。

    2010年15期 v.18;No.257 1299-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8 ]
  • 膝关节置换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处理

    卜延民;赵秀祥;郑得志;于建华;张铁良;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屈曲畸形骨与韧带的正确处理程序。[方法]对78例屈曲畸形在20°~60°的初次置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说明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60个月。[结果]35例膝在侧方软组织松解后屈曲畸形纠正。虽然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但有39例是必需的。有14例进行了后交叉韧带松解,有1例需要切断该韧带。仅有4例需要额外增加股骨远端截骨3mm。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8.3°进步到术后平均3.5°。[结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02-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4 ]
  •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杨佐明;刘晓明;戴士峰;刘昆鹏;张艳蕊;孙健;尹向辉;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髋关节置换术后和脊柱内固定术后病人,根据性别、年龄、病因、术式、不良反应、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在各年龄组,5000IU/日效果均强于2500IU/日,在高于65岁患者中,这种差别更加明显(P<0.05);两种剂量低分子肝素在各类病人的应用都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出血风险(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当提高剂量,效果更佳。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04-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 颈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与治疗

    张咏;贾连顺;周许辉;唐宇军;陈雄生;严望军;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一组退变性颈椎滑脱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其中男4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岁。术前均拍摄颈椎侧位和伸屈侧位X线平片,在标准侧位片,按下位椎体上终板水平测量滑脱节段椎体滑移距离。治疗方法选择滑脱和脊髓受压节段施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并采用JOA评分对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进行对照。[结果]所有病例颈椎滑脱测量结果:滑脱距离2.3~4.5mm,平均3.2mm;其中上位椎体向前滑脱22例,向后滑脱30例。32例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52例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平均获得1.7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根据JOA评分标准,平均改善率为88.4%,优39例,良5例,中2例。[结论]在X线侧位片上相邻椎体位移大于2mm可诊断为颈椎滑脱;单纯颈痛患者的手术治疗必须谨慎;颈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效果满意。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06-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1 ]
  • 对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矫正股骨颈前倾角的临床认识

    向志军;杨杰山;钟生才;林伟;

    [目的]观察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及矫正度数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45°同时行股骨旋转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45°不行股骨旋转截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4个月,股骨颈前倾角在31°~45°者有3例出现轻度内旋步态。[结论]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除了讲究头臼匹配、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以及关节囊紧缩外,对如何矫正增大的股骨颈前倾角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09-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4 ]
  •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宋德勇;谢大志;黄凯;王峰;陈光福;陈嘉华;邓烨;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过6~36个月,平均24个月的观察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2分,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纹钉断裂。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12-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 ]

护理

  • 颅盆环牵引脊柱截骨矫形术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孙玉清;张勤;

    [目的]探讨颅盆环牵引脊柱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85例行该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康复指导,训练如何增加肺活量、加强深呼吸、鼓励咳嗽和通过颅盆牵引改善脊柱柔软度的方法;术后加强颅盆环牵引期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并结合详细的健康宣教。[结论]本组病例术后由于对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对策及时正确,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2010年15期 v.18;No.257 1315-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8 ]

短篇报道

个案报告

名家讲坛